北京知青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> 热点话题 > 全球视野

发达国家的抗震奇招

时间:2008-07-06 07:19来源:北京知青网作者:angelozh点击:910次
      我在这里举三个发达国家大城市的例子,告诉大家国际上都在采取各种办法来应对地震灾害,不过根据各自的情况,具体的方针和思路有所区别,这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。
  美国的方针叫做建设建筑物抗震的社区,地震来了,社区不倒。其实美国地震区就在加州的一部分和阿拉斯加。阿拉斯加人口稀少,经济力量也好,所以舍得成本把房子建成两三层的木结构。
  日本是建设安全的社区,不光是建筑物抗震,东京四周的山坡都已经加固了,以避免地震后的滑坡。东京的公园是避难场所,上水下水、煤气、电都接好了,万一有点儿动静,人们可以在那儿避险。
  日本去年提出减灾计划,目标是使直下型地震可能导致死亡人数减半。所谓直下型,就是地震发生在城市的脚底下。东京直下型地震可能造成三千人的死亡,那么将来要减轻到1500人。危险还是存在的,所以除了建筑物好,还要告诉老百姓懂得地震来了怎么办。
  因此日本特别注意科普宣传,有专门的科普机构让大家体验地震,学习逃离地震的方法。日本的首相每年9月1日都要带领内阁成员文武百官进行地震和消防的演习。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在9月1日前后都要派团去观摩日本的这场演习。
  新西兰的抗震隔震措施是做的最好的,他们的口号是建设有备无患的社区。惠灵顿专门成立了紧急事务部,把原来分散的大学、天文台、研究所的地震观测数据集中处理,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。他们有一个技术可以在建筑物的底座或者柱子上加一个隔震的装置,可以过滤地震,让房屋不受地震影响。
  他们也学习中国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,建立了应急组织。同时提了个中国现在还做不到的要求,就是所有老百姓准备三天的水和食物。因为惠灵顿的市政官员说了,突然发生地震后政府要抢救灾区,顾不得很多百姓,大家要努力自己解决三天内的饮水和食物。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
热点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