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知青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> 知青人物

万伯翱回到下乡农场感慨万千

时间:2022-07-16 01:44来源:北京知青网作者:angelozh点击:440次
1962年到1972年,万伯翱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在这里度过了整整10年风风雨雨的岁月。“百里不见炊烟起,唯有黄沙扑空城。无径荒草狐兔跑,泽国芦苇蛤蟆鸣”,这首诗就是对几十年前黄泛区的真实写照。

 

 

万伯翱回到当年下乡的农场感慨万千


作者 刘仝保


       万伯翱除了父母病逝悲痛潸然泪下,几乎没怎么见他落过泪。2021年初夏,笔者陪他重返劳动故里河南黄泛区农场,见人见物时老人家竟然老泪纵横,他说:“黄泛区十年的劳动生活,对我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,有血,有泪,但无怨,更无悔!”

       古稀泪花致敬无悔青春,万伯翱回到当年下乡的农场感慨万千。

       “小万回来了!”

       “小万来了!”在农场园艺场一户人家,老职工马喜成急促着朝院里喊了一嗓,很快被另一名老职工刘学成怼了回去,“不对,不是小万来了!是小万回来了!”
 
 
万里一家合影(来自网络)

       1962年到1972年,万伯翱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在这里度过了整整10年风风雨雨的岁月。“百里不见炊烟起,唯有黄沙扑空城。无径荒草狐兔跑,泽国芦苇蛤蟆鸣”,这首诗就是对几十年前黄泛区的真实写照,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、副市长的万里决定把18岁读高中的长子送到农业第一线进行劳动锻炼。
 

       “一天八小时在头晒脚烫的沙质土地上,三伏天仍要穿上厚厚的劳动布服装,戴着草帽和口罩这些仅有的防护装备,四周是密不透风的果树,还有齐胸的蒿草,用手举着丈余带铜头的喷杆使劲伸长了脖子往果树上打药,边喷边用手迅速拉扯着两丈长的黑色橡胶管向前走,浑身上下都被‘1059’等剧毒农药水浸透着。”万伯翱说,即便当时再苦再累也没哭过,但在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却流泪了。

       快过年了,万伯翱给父母写信,希望能回北京过年,但很快收到父亲的回信:

       伯翱:收到你的来信,看到你在农场努力劳动锻炼,大有进步,很好!我同你妈妈商量后觉得,虽然我们都很想念你,都想看到你,但为了你更好地进步、更好地锻炼,今年你还是不回北京的好,因为你劳动锻炼不过半年,思想不稳定,就回北京不好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过春节,同为了祖国建设在工厂、矿上、交通等岗位上坚持工作的工人同志们,同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祖国坚守在边疆荒岛上的伟大战士一样过春节,这绝不是什么遗憾,而是你的一种自豪!你不是这样认为吗……

       那晚,在黑暗草屋里,万伯翱看完信,吹灭煤油灯,两道黑眉下流出了不知什么滋味的泪水,无亲无友,唯有好事的老鼠凑上前“吱吱”狂叫。

 
       喜而泣之的泪珠
 
 
       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像万伯翱这样的人的努力改造,这里的一切都变了。

      花果飘香,水清岸绿,楼房林立,轿车如梭,望着这些尽收眼底的丰收景象,万伯翱不住地点头,一花一叶总关情,他自言自语:“变化太大了,一切都认不出来了呀!”,忽然泪盈于睫,眼睛里的泪水,已是泪珠,闪闪发光而下,这是喜而泣之。
 

       万伯翱回来的消息,在农场老职工中迅速传开,许多人闻讯赶来,以耄耋老人居多。“小万,你还认识我吗”……有的拄着拐杖,有的坐着轮椅,有的被人搀扶着,一直紧跟左右,走街串巷,下田入户,彼此双手缠握在一起不愿分开。

       沿着崎岖不平的林间小路,七拐八拐来到一条巷子,万伯翱说,这是王近山将军在农场的家。1964年至1969年,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、公安部副部长的王近山被下放到黄泛区农场担任副场长。万伯翱学着王近山的湖北话说:“小万哪,你给我表演一个‘倒拉牛’。”“小万哪,你给我表演一个‘小平头’。”

       万伯翱告诉我,“倒拉牛”是一种在延长果枝上疏强留弱的剪法,“小平头”是一种把成年果树主干除掉,不让果树疯长的剪法。这些当年他们爷俩的“经典”对白。

       从居民区到果园的路上,万伯翱的脚下仿佛蹬上了风火轮,白发翁一直奔走在队伍的最前面,像是个资深的导游,用手不停地指着说:“这是当年的国光区,前面是金帅区,东面是杂果区,西面是我们的小试验区……”他在努力寻找当年劳动的场景痕迹。在一座高坡上有个废弃的配药台旁,俯下身子,扒开杂草,露出了一座生锈的机井,便张罗着照相。当我按下快门的每一瞬间,从镜头里都能感知他内心的思绪千万。

       “北风吹,雪花飘,园艺工人爬树梢,越冷越是爬得高。手冻肿,脚冻烂,革命意志永不变,誓把小年变大年。”场区老宣传部长翟国胜说,这是万伯翱当年在园艺场为高歌猛进的园艺工人们写下的诗歌。

       从果园出来,万伯翱执意还要到另一片家属区再转转,尽可能多地找找那些朝夕相处的老工人。推开半敞着的院门,万伯翱走进里屋,只见一卧床不起的老妪,蓬头垢面,她是当年生产二队副队长王化德的老伴。万伯翱一口流利的河南话动情地对她说:“王队长可能干啊,他是俺佩服的劳动模范,对俺可好啦!”在交谈中,他得知王化德前几年已因病去世,瞬间屏住了呼吸,用力抿着双唇,抬起头,眼睛使劲注视着屋顶,但还是没有抑制住老泪。

 
       最美的花绽放在眼眶里

 
       看得出万伯翱在黄泛区之所以如此受人尊敬爱戴,就是因为他给人留下了干活踏实、平易近人、热心助人的好印象。虽然他是京城高干子弟,却没有一点架子,到农场后很快和职工们完全打成了一片。

       当年的同事还是习惯于60年前的称呼“小万”,亲切、自然,一时也改不了口。一声声响彻黄沙地的“小万”,让万伯翱荡起内心的诸多回忆。在农场,几乎无人叫他万伯翱,因为工人们多是文盲或半文盲,根本不认识,也不会写“翱”字。那个年月,倒是小万成了教大家认字的先生,当起了扫盲班主任,在田间地头带上小黑板和粉笔,教大家读写毛主席语录。
 

       万伯翱浓重的“黄泛区情结”,始终情未了。以至于后来和作家李凖、鲁光商量着给自己北京的书房起名为“苹花书屋”,以示对农场苹果园生活的永久纪念,李凖、范曾、韩美林、沈鹏等书画名家先后提笔写就书匾,苹花书屋也成了“京华名居”。
 

       最美的花绽放在眼眶里。考察当天,万伯翱向农场场史馆(见图)捐赠了自己的一部散文集《红墙内外》,作品里也有对黄泛区人与事的追忆。座谈中,谈到这些他十分动情,眼泪挣扎着涌出了眼眶,甚至哭出了声,使得发言几度中断。他把双手捂在脸上,但那手盛不下,也挡不住,热泪奔涌。看着他哭,我却无法安慰,因为他哭泣的不是眼睛,是心。他的泪水饱含着多是五味杂陈的难忘记忆,血和汗的回忆,有喜悦、有感激、有思念。
 
2019年在中国儿童剧院参加北京知青网举办的“凤凰涅槃诗歌朗诵会”介绍记者采访
 
 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
热点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