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知青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> 知青史库

肖传英:谈谈垦荒史

时间:2017-04-03 05:11来源:北京知青网作者:angelozh点击:1378次
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学习和继承北大荒精神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做一名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,为农场的明天,做出应有的贡献!

 

 

       一、垦荒队的成立

       我是一九五六年三月十五日从牡丹江市下乡的垦荒队员。一九五五年北京市由团市委组织了一支垦荒队,到咱们黑龙江省萝北县垦荒(现在的共青农场)。在他们的感召下,我们牡丹江市的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向团市委提出要求,希望组织垦荒队。在谭友山、林淑芳、孙永山、李志全、赵帮友、张文功等六名发起人的带动下,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立了牡丹江青年志愿垦荒队,共计320人。
 
        我们下乡垦荒的第一个点,是位于密山县黑台乡的直政村,距离黑台乡大约有十八里路程,靠近穆棱河北岸。这个地方非常潮湿,一到雨季四处都是水洼连成的草甸子,这样的条件我们垦荒队难以立足,实在没有办法发展下去。经过和密山县政府请示协商,垦荒队又在现在的四连、五连建起了新的垦荒点。五七年底把原来的垦荒点移交给了八五一0农场。近一年的垦荒生活使我终生难忘,除了环境恶劣外,主要是吃饭成了大难题,每日三餐,任何蔬菜都没有,只有黄豆煮的汤,更别说鱼肉之类的,想都不敢想。由于生活水平差,大部分垦荒队员都患上了营养缺乏症。另外,我们垦荒队没有一样机械,下乡时牡丹江市送了一台老式苏联产的拖拉机,由于年久失修,这台拖拉机一到垦荒点就再没有动过。我们第一年种水稻,除了个别马拉犁杖外,基本靠人工拉犁。人整天在水里泡着,腿上全是大血口子。因当时一点劳动保护都没有,可想而知大家吃了多少苦,遭了多少罪。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,我们三百多名垦荒队员不但没有一人打退堂鼓,而且积极完成了当年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。

 
 
       二、垦荒队如何建成了国营农场

       一九五六年深秋的一天,我们正在田间(现在的五连)劳动中,这时从远处公路上驶来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,到我们作业的地边停了下来,从车上下来一位慈祥的长者,还有几位工作人员,其中一位同志向我们介绍,这是农业部王震部长,来看望大家。王部长说大家找个地方开个座谈会。王部长认真询问了我们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等情况,我们都一一作了汇报。接着王部长问我们是否愿意加入国营农场,我们大家大声高喊愿意,有的同志还高兴地跳了起来,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。王部长讲我回到北京就向中央请示。
 
        王部长走后我们就等啊,盼啊,终于传来了好消息。一九五七年二月,我们垦荒队由大集体企业改成铁道兵农垦局青年农场,我们也由一名垦荒队员变为光荣的农场职工。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六十年,但这幸福的时刻我永生难忘。当时青年农场也就是我们八五一一农场的前身。我们也成为了第一代农场人,这莫大的荣誉将伴随我的一生。

 
 
      三、简述农场的发展

        随着一九五八年大批转业官兵的到来,给农场增加了新的有生力量,这些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久经考验的部队官兵,发扬了人民军队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,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,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,农场职工的干劲更加高涨,农场也由两个小队发展到五个分场,青年水库也是我们五分场的,后来交给地方了。
 
        五九年,农场又来了一批山东支边青年,六五年来了北京青年,六六年来了双鸭山青年,六八年、六九年、七零年来了大批城市知青,我们场城市知青最多的时候有4000多人。因此讲北大荒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用辛勤的汗水,甚至生命建设成为今天的北大仓的。我们八五一一农场是一个充满团结友爱的大家庭。同学们,农场经过60年几代北大荒人的无私奉献、艰苦创业,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农、林、牧、副、工全面发展的大型国营农场。我们农场的旱作水稻、豆珍故事面、奶牛业更是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榜上有名的知名品牌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非常值得我们全场骄傲和自豪的。
 
 

      四、几点希望

      同学们,作为北大荒的后人,你们今天能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学习生活,作为老一辈北大荒人,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,这是因为我们几十年的付出有了回报。因此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学习和继承北大荒精神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做一名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,为农场的明天,做出应有的贡献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 
 
         本文作者:肖传英
         联系地址:黑龙江省密山市 8511农场老干部科 孙庆玲  
         邮    编:158307
         联系方式:0467——5085345
 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
热点内容